首先,產婦生產的時候失血較多,氣血不足,需要補充大量的鐵元素來幫助造血,避免貧血。因此母親應該多吃些菠菜、動物肝髒、血等食物,這些都是富含鐵元素的。另外,還可以吃些紅棗來補充氣血.
幫助媽媽們恢複健康。其次,產婦在生產的時候流失了大量的營養物質,因此在坐月子期間還需補充一些鈣質。像骨頭湯,魚湯等都應該多攝入一些,可以幫助骨骼生長.
防止腰酸背痛。再次,產婦在孕期或坐月子期間應吃些利於美容的食物,如豬蹄、豬皮之類的可以補充膠原蛋白的食物,而大量的水果可補充身體所需的水分,滋養媽媽的皮膚。
不過,專家也提醒大家,一方面,“坐月子”應少吃酸性食物,酸梅、醋之類的食品會導致肌肉無力、松弛,使得內髒下垂,給身體帶來損傷。另一方面,要盡量少吃一些含鹽量高的食物,因為那些鹽分高的食物會使得身體代謝困難,乳房松弛,並且會給心髒血管帶來負荷。所以,盡量吃些清淡的食物。
是補充營養、調養生息的階段,如果母親沒有獲得充足的營養,沒有坐好月子的話,很容易造成身體虛弱、氣血不足,日後落下頭疼、易疲勞、易衰老的後遺症。當然,需要進食進補,並不意味著可以亂吃亂補。
3.傳統坐月子方式科學嗎
1.“悶”月子按老例講,產婦怕風,所以即使是夏天也得門窗緊閉,不留一點縫隙,而新媽媽也要穿長衣長褲,避免受風。其實,產婦需注意的是別著涼,只要別對著涼風吹,在溫暖舒適的房間裏淋浴是可以的,但不可盆浴。
因為產後一段時間內,宮口是開放的,盆浴可能會導致外生殖器和內生殖器感染。另外,應保證居室具有良好的通風條件。室溫過高時,可用空調或電扇降溫,尤以空調降溫更為理想。但無論是月子中心自然風還是空調或風扇的風,都不能直接吹在產婦身上。
2.“懶”月子妊娠結束後,應多鼓勵產婦下床,從事一些力所能及的日常活動。尤其是剖腹產的媽媽,更要早些下床活動。因為產後增加運動能幫助盆底肌恢複的更快、更好。產後不運動反而會造成盆底組織的損傷,很多老人打噴嚏、咳嗽會出現漏尿症狀,就是盆腔器官脫垂造成的。
3.“淡”月子老人常講,飯菜裏放鹽會影響產婦下奶。但一點鹽都不吃並不可取,因為“食之無味”會影響產婦食欲,而適量的鹽會增加食物攝取量,能補充大量維生素、蛋白質,有助於新媽媽身體恢複。而且坐月子時會大量排汗,也會丟失鹽分,所以補充食鹽是必要的。
4.“補”月為了能讓寶寶吃到奶,很多新媽媽在生產後便開始喝下奶湯或藥。其實,產後下奶湯不宜過早喝。剖宮產的產婦出奶要慢一點,不必過於著急。若過早食用下奶湯,可能會造成後期乳汁淤積,導致乳腺炎、產後發熱等症狀。